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 “第二届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线上高级研修班:方法与思维专题研讨会”于2021年9月4日在腾讯会议线上召开,哔哩哔哩平台同步直播,旨在为学科发展固本,为学界隆盛储才,为文化自信建言,为文明互鉴助力。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胡昊,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常务副院长常辉出席会议并发表开幕致辞。胡昊指出上海交通大学历来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本次会议议题正契合了学校“人才强校、育人为本、交叉创新、开放融合、文化引领”的发展战略。胡昊欢迎与会专家畅所欲言,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搭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用学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赢得国际学术话语权,并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常辉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二级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希望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广泛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推动学科的纵深发展。开幕式由会议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彭青龙主持。
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曹顺庆,北京大学/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和英国文学分会副会长、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程朝翔,浙江工商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省社科联名誉主席、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蒋承勇,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欧洲古典与中世纪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教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刘建军,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澳大利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敬慧,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西湖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莱特”高级研究学者周敏应邀担任主讲嘉宾,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都岚岚、杨枫、尚必武、杨明明、吴攸、魏啸飞六位教授担任各场讲座主持人。来自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二百余名学者通过腾讯会议参会,累计万余名观众在哔哩哔哩直播间收看了会议。
六位主讲嘉宾就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方法论、研究范式和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蒋承勇教授指出,设立“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为外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外国文学研究应超越国别文学的阈限,在人类文学可通约性基础上对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整体性审视,在国别文学研究中融入跨文化比较和“大文学”理念。外国文学研究学者应该具有本土的文化立场和价值观念,为世界文学研究提供中国视野、中国声音,同时为中国文学和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刘建军教授认为,思维模式是文化的主要决定性因素,跨文化研究的要旨在于“跨思维研究”。刘建军教授通过对中西思维出发点及其体系构成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以关系本质和方法论为思维出发点的运作方式,决定着中国文化体系具有吸纳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而以概念本体论和逻辑自洽演绎为思维方式的西方文化,则暗隐着排他性和与现实社会脱节的弊端。此外,中西思维模式在人文社科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各有优势,两种文化的融合和互补在当今人文科技融合的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曹顺庆教授从刘若愚的《中国的文学理论》、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等比较文学经典论著出发,指出“比较文学阐释学”是与“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变异研究”具有相同地位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论和研究范式,并从 “理论阐释作品”、“作品阐释作品”、“跨文明阐释学”、“翻译阐释学”、“阐释变异学”五个方面介绍了比较文学阐释学的方法论体系。
程朝翔教授从“广义文学”的范畴,对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主题研究进行了探讨。指出,主题研究涉及文学与政治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跨学科领域,主题之间互相联系,同时也存有张力和矛盾,主题研究具有跨学科性、跨文化性的特点。程朝翔教授以“共同体主题研究”为例,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性。“共同体”强调的是“结伴不结盟”,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而西方的身份政治论、文明冲突论恰恰是“共同体理念的反面”,是西方价值取向在国内和国际事务中呈现的一体两面。
周敏教授的讲座题为《人机共同体的文学想象》,以麦克•尤恩的新作《像我一样的机器》为研究对象,从“人机共同体的理论缺位”、“人机共同体结构性矛盾、”“人机共同体的伦理向度”三个方面,探讨了人机共同体产生的伦理困境问题:如果会思考、有情感的机器人进入人类的生活,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共同体的构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智能机器人能够成为独立的人格主体吗?进而,它(他/她)们能成为伦理主体并承担伦理责任吗?周敏教授认为,尤恩小说的虚构性想象,是当下炙手可热的科技人文话语中不容忽视的的声音,将为我们走出人文主义和技术乌托邦的困境提供一种可能的参照。
王敬慧教授从翻译与跨文化研究的角度,微观地审读张之洞《劝学篇》的英汉两个版本,追溯《劝学篇》如何通过译介从本土走向海外,以及在海外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延异。通过《劝学篇》海外传播的实例,探寻跨文化交流中化解文化冲突的积极因素。王敬慧教授指出,当文化冲突出现的时候,即是对冲突双方理解力提出考验的时刻,理想的发展路径是:通过理解达到和解,从而尽可能接近人们所期许的和谐、美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都岚岚教授在闭幕式上致辞,对专家的精彩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与会师生、学者的热情参与和会务人员的精心组织表示感谢。闭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薛原主持。